科室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科室介绍妇儿五官儿科科室新闻正文

市人民医院多学科诊疗助“白肺患儿”起死回生

发布日期:2018-09-21    作者:     来源: 6163am银河线路     点击:

 早产7个月   体重仅900g

市人民医院多学科诊疗助“白肺患儿”起死回生
早产7个月,体重仅900g,郧阳区“白肺”患儿勇闯“感染、呼吸、喂养”三关。十堰人医多学科联合诊疗,助患儿勇闯险关。
喜添新丁,不幸罹患严重心脏疾病
家中添丁,本是一件让人喜悦的事情,对于家住郧县的陈女士一家来说却是喜忧参半。在孩子出生前两个月,陈女士就出现下肢严重水肿。而陈女士早年便患有“先天性失语”,与丈夫交流本就困难,家在农村、生活拮据的一家人并没有及时就医。接下来的数十天里,陈女士经常感到心悸、气促,并且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让她整夜都无法入睡。无奈之下,到市内某大型三甲医院就诊。医生告诉陈女士,她患有严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右心扩大、心功能Ⅵ级、肺部感染。
如此严重的疾病,无论对母亲还是胎儿,都异常凶险,医生建议终止妊娠,家人陷入了恐慌和忧虑。但经过慎重的考虑,夫妻俩还是决定奋力一搏,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小生命。一家人辗转多地、四处求医,多家医院都认为风险太大、难以两全。
“母子双全”,十堰人医多学科会诊创“奇迹”
2018年2月22日,陈女士和丈夫来到6163am银河线路,收住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CU)。医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安排了全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孕母严重风湿性心脏病、肺部感染,胎儿仅27周,超声评估胎儿体重900g,器官发育极不成熟,继续妊娠风险极高。专家告知分娩风险后,陈女士和丈夫依然选择了择期行剖宫产手术。
为保住这一对母子的生命,产科做了充足的术前准备和抢救准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也早早守候在手术室准备随时抢救。2月27日,这个仅有27周的胎儿被顺利取出。
一波三折,“白肺”患儿获得新生
由于早产,患儿小风(化名)各器官功能极不成熟,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情况危急。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立即保暖、吸痰、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由温箱迅速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宝宝体重仅27周、940g,只有成年人手掌大小,胸片显示 “白肺”。
新生儿科主任赵旸带领医护团队制定了详尽的诊疗方案,保暖、呼吸机辅助呼吸、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维持循环稳定、控制感染等一系列的抢救措施,通过医护团队的精心的治疗终于让患儿的病情有所改善。
然而此时,让人揪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4月9日,患儿出现肺部出血!原本已有好转的肺部又变成了“白肺”,当晚患儿频繁出现青紫、脉氧下降,胸片提示气胸,肺组织被压缩一半。这对于如此幼小的生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新生儿医护团队不放弃任何希望,采用高频呼吸机辅助呼吸、胸腔穿刺、闭式引流、纠正休克,经过及时处理,患儿呼吸才逐渐稳定。经过近一个月,从呼吸机辅助呼吸逐渐过度到普通氧疗,基本度过呼吸关。
家庭参与式护理,助“迷你宝宝”顺利康复出院
经过近一个月,从呼吸机辅助呼吸逐渐过度到普通氧疗,基本度过呼吸关。然而“喂养关”很快成为摆在医护人员及小风爸妈面前的难题。
由于患儿早产,使用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较长,为了避免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小心翼翼的进行着每一项诊疗护理。宝宝也渐渐开始进行精细喂养管理,每次只能增加1ml奶量。为了帮助小风顺利度过“喂养关”,新生儿科经过评估,决定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因陈女士病情危重生活无法自理,孩子须由外婆代为护理,每日到新生儿监护室进行“袋鼠式抚育”,经过近1个月的过渡,宝宝顺利度过“喂养关”。
2018年初,新生儿科主任赵旸、护士长李文芳带领医护团队排除困难,建立专用病房、完善各种设施、培养专业团队,6163am银河线路新生儿科在湖北省地市级三甲医院率先开展“家庭参与式护理(FICare”,研究表明通过实施FICare能有效满足早产儿家属需求,提高早产儿家长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实现早产儿由病房到家庭平稳过度,能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有效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增进母婴感情、缓解患儿母亲焦虑和抑郁程度。
由于小风和母亲多次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孩子父亲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物质和精神压力。了解到陈女士一家的情况,新生儿科主任赵旸、护士长李文芳上报医院有关部门,尽量为其减免费用,保证孩子的正常治疗及用药,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也自发为其捐款。5月17日,妈妈病情逐渐好转,宝宝顺利出院。目前,患儿情况稳定,小风家人专程给6163am银河线路新生儿科送来锦旗,表达由衷的感激之情。(新生儿科 王金敏)
图为患儿图片
图为新生儿科精心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