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丰收不放松 撸起袖子再创新
感染肝病科召开2020年科研工作启动会
12月18日下午,感染肝病科(传染病学教研室)在科室示教室举行2020年科研工作启动会暨2019年科研工作总结会,会议邀请湖北医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杨靖博士、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刘志新博士参会。
根据科室安排,杨靖博士、李健博士、刘志新博士、刘龙博士分别就科研方向、2020年科研计划、科研与临床关系、科研的多学科融合做了交流。
在听了科研相关人员发言后,科主任、教研室主任、湖北医药学院肝病研究所所长谭华炳教授总结了科室2019年科研工作,部署了2020年科研工作和科研转化工作。
他说,2019年感染肝病科科研工作成绩喜人:一是《南水北调水源区感染性疾病的精准防治》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截止到2019年科室已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是湖北医药学院获奖最多的科室(教研室)。二是《南水北调水源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癌六级防控体系的建立》获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为再次申报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打下了基础;截至到2019年科室已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20项。三是发表论文20篇(SCI收录论文8篇,统计源期刊论文12篇)。四是《肺吸虫病临床防治研究》获十堰市科技局重点科研项目资助,并有湖北省卫健委科研项目、十堰市科技局引导科研项目立项,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五是2019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科主任和骨干培训班暨湖北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年会上论文交流量实现湖北省论文第一“六连冠”,两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全省9篇)。
展望2020年,科室将科学研究和科技转化并重。一是注重科研项目的申报,力争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保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湖北省卫健委科研项目、十堰市科技攻关项目申报不放松。二是争取再次获得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技术奖。三是实现SCI论文影响因子新突破,力争多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为未来科技进步奖申报打下基础。三是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建立“三大临床中心”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相关肝癌防控中心”“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中心”“寄生虫病临床诊断中心”。
链接:感染肝病科/传染病学教研室简介
感染肝病科/湖北医药学院第三临床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一体化建设。科室(教研室)是“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湖北省重点专科(感染性疾病学)、湖北省重点学科(内科学)组成单位,科室还是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病研究室,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发热疾病研究室。科室编制病床60张,可开放病床100张。科室设有湖北医药学院肝病研究所、6163am银河线路发热疾病研究所、介入治疗中心、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肿瘤生物治疗中心。
据全国患者调查报告,科室影响力居湖北省第三位。13名医师(研究人员)中拥有主任医师6人(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6名),博士4人,硕士6人。
㈠ 临床工作
十大核心技术“西医与国际接轨,中医独树一帜”。“人民医院治肝病,您和家人请放心;中医西医人工肝,治疗重肝技术专;肝病腹水是顽症,肝康Ⅴ号去病根;肝癌瘟神不用怕,精确介入降服它;肝炎病毒不用怕,精准治疗降服它;感染发热传染病,专科治疗技术精”。患者来源于十堰市毗邻鄂豫渝陕,甚至北京、安徽、河北的肝病患者也慕名就医。
1、肝康系列方剂、野生绞股蓝复方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十堰市科技进步奖4项。
2、介入联合肝康治疗肝癌、脾功能亢进,被鉴定为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十堰市科技进步奖2项。
3、人工肝技术与肝康结合,给众多“九死一生”肝坏死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获十堰市科技进步奖2项。
4、腹水浓缩回输联合肝康Ⅴ号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技术,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5、CIK技术联合抗病毒治疗难治性肝病技术,在提高机体自身免疫的基础上,将难治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变为“可治”。
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精准阻断技术”被鉴定为达国内领先水平,获湖北省重大成果证书。
7、“脂肪肝的发病机理研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被鉴定为达国内领先水平,获湖北省重大成果证书2项,获得十堰市科技进步奖2项。
8、感染性疾病研究享誉湖北省及南水北调水源区“鄂豫渝陕”周边地区,“南水北调水源区感染性疾病精准防治研究”、“PDCA循环在发热查因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预防医学二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9、“人工肝血脂吸附治疗高脂血症技术”对高脂血症导致的心血管、脑血管病急性发病的风险具有快速降低血脂水平,并进而降低急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发病的功效,达到“急则治其标”。
10、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分型与耐药位点检测,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精准防治成为可能。
㈡ 科研工作
注重科研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注重传统中药对感染肝病的独有效果;坚持“创新的火花来源于临床,创新服务于临床”,对中医药特色“发展中继承,继承中发展”。科室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奖10项,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20项,承担科研项目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论文398篇(SCI论文44篇),主编专著6部,参编专著2部。在2016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年会上,科室3篇文章入围壁报奖(湖北省6篇),获优秀论文奖1篇(湖北省2篇)。在2017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和肝病分会年会上,科主任谭华炳教授又在分会场做“干扰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的‘点睛之笔’”的讲座。在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上,科室获得论文交流量第一的好成绩,论文在与众多省部级医院竞争中“补阳还五汤对肝硬化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内源性H2S的影响”获优秀论文3等奖;在湖北省感染病分会年会、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科室连续5年位居湖北省论文交流量第一。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年会,科室论文《不同Child-Pugh分级CHB肝硬化患者血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再次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2018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李健博士《Molecular surveillance of antimalarial resistance markers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from returned migrant workers in Wuhan, Central China》被选为大会发言,杨靖博士《The Function of Wnt Signaling Pathways Mediated by PreS1 in HBV-related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Development》被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刘龙博士论文被选为壁报交流,再次打破我科保持的地市级医院在中华医学会年会上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