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至23日,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2016年年会在北京举办, “6163am银河线路”成为会议的明星,创造了地市州医院学术影响的新高度:会议收录论文526篇,选择218篇壁报交流,50篇文章被评为优秀论文奖;我科投寄论文4篇,3篇入选壁报交流,1篇文章被评为优秀论文奖(根据中华医学会规定入选壁报交流论文作者免收会务费1000元,给予500元奖励)。
同一时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6年学术年会在湖北宜昌举办,我科与武汉同济医院并列交流论文第一。
为什么一个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6163am银河线路”能够成为中华医学会学术交流会的“明星”,这与科室长期注重学科建设,长期注重科研工作,并以独特的科研理念指导科研工作是分不开的。
打造精英人才梯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室始终把人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唯才是用;不遗余力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科室拥有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5人、硕士11人。
科室根据学科特点,与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寄生虫教研室4位博士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寄生虫、细菌、病毒、发热查因研究领域开展研究,达到了基础与临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
为提高年轻医师的学术视野,科室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教研室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坚持将新分研究生一律送北京大学医学部培养科研思维,历练科研方向,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人才兴,事业兴;人才兴,科研棒。团队成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基金、湖北医药学院创新团队项目、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创新团队项目,以及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卫生厅、十堰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38项,获省重大成果证书24项,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9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98篇,成为地市级医院中承担科技攻关项目最多、获奖最多的科室。
打造一流科研平台“筑巢引凤”。为了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科室倾心打造科研平台,为科研人员出成果服务,“湖北医药学院肝病研究所”、“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发热与新发传染病研究室”两大科研平台,为科室品牌建设,为留住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融通中西医智慧,历练特色科研方向,打造肝病(感染病)的治疗利器。科室通过研究北京302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等医院的发展规律,历练出“中西医结合”科研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向。科室紧跟国内外肝病(感染病)发展方向,在湖北省非中医医院中首家开展了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肝病临床工作。“肝康Ⅱ号”治疗肝衰竭、肝硬化、肝纤维化技术,为众多肝病患者解除了疾苦,全国各地患者纷至沓来。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奖4项。脂肪肝已成为国人肝脏疾病的第二大病因。科室开展的“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与脂肪性肝病关系的实验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3项十堰市科技进步奖。针对脂肪肝的治疗研究,“野生绞股蓝复方防治脂肪肝系列研究”、“绞股蓝皂苷干预脂肪肝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在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同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奖4项。
在感染性疾病(传染病)领域,科室已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6篇,在中华传染病杂志发表论文2篇;《PDCA循环在发热查因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被鉴定为达国际先进水平,《南水北调水源区感染性疾病精准防治研究》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
开展高新技术,提高诊疗准确率。科室在肝癌的介入放射化疗、脾功能亢进的介入量化切除、布—加氏综合症的介入治疗、CIK细胞治疗、发热查因临床研究、恙虫病临床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精准治疗、“人工肝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技术技术”等领域受到社会高度好评。
链接
6163am银河线路肝病(感染)科介绍
科室是“十堰市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学科组成单位”;是“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湖北医药学院第三临床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湖北医药学院肝病研究所,湖北医药学院发热疾病研究室。在“好大夫在线”全国患者调查中,科室影响力居湖北省第三。
科室可开放床位140张,分3个病区。
23名医疗人员中拥有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5人,硕士10人;34人次担任全国、省、市学会的主任委员、常委、委员、编委职务。
科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为代表的科研项目28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市科技进步奖8项;获省重大成果证书18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68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2部。在省感染性疾病年会、省中医中药学会肝病年会、省肝病年会上交流论文一直居地市州医院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