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科室介绍内科消化内科科室新闻正文

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1病区内镜技术再显神奇

发布日期:2014-09-18    作者:     来源: 6163am银河线路     点击:

 
    日前,患者倪某带着感谢信及锦旗来到6163am银河线路消化内科1病区,高兴的称赞:“你们的内镜手术好神奇”!
    该患者因上腹部刺痛来消化内科1病区就诊,经检查发现胃底有一个直径2.5厘米的粘膜下间质瘤,且表面已形成溃疡,有大出血癌变的可能,需手术治疗。但患者高龄,有冠心病手术风险大,不愿做胃大部切除术。经病区王斌、杜勇、刘颖、陈珺等教授严格术前评估,精心准备,并进行了充分的术前沟通后,倪某欣然同意做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8月16日,在王斌等专家一个多小时努力下,成功完整的把倪某胃底肿瘤彻底“挖”出。术后3天,倪某就能够正常进食,术后一周完全康复出院。于是才出现了本文开头出现的一幕。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1病区目前已成功为数十名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患者,成功实施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内镜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图为患者(右三)向消化内科1病区医护人员赠送锦旗和感谢信

 

相关链接:
    1.什么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ESD是由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技术成熟,近年已逐渐成为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
    2.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主要适用于哪些病变的治疗?
    主要适用于胃肠道早期癌或癌前病变,局限于粘膜层或只有浅层粘膜下侵犯,同时无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者。临床上,ESD常应用于以下消化道病变的治疗:1、消化道息肉及各种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病灶,推荐ESD治疗,可以一次完整切除病变。2、消化道早期癌,结合色素放大内镜、超声内镜检查,确定早期癌的浸润范围和深度,对局限于粘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粘膜下层早期癌,ESD治疗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   3、粘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等,超声内镜检查确定来源于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的肿瘤,通过ESD治疗可以完整剥离病变。
    3.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优点
    A、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内镜具有侵袭小的优点,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病人无需剖腹手术,住院天数少,手术费用较传统手术低。从疗效来看,实施ESD手术的患者,其术后肿瘤复发率约在0.6%,与传统开刀手术基本持平。B、ESD可以把较大面积的、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一次性完整地从固有肌层表面剥离下来,一次性完整切除率达到96%以上,明显减少了肿瘤的残留和复发。C、ESD具有获得完整病理标本的优点,有利于明确肿瘤浸润度,分化程度,血管和淋巴浸润情况,评估患者预后,并决定是否需要追加外科手术。D、个体化治疗,针对性强。ESD治疗可以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E、创伤小,患者易耐受,治疗效果理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F、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同时一次也可以进行多部位治疗。
    4.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安全性
    与其他内镜下治疗一样,ESD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穿孔,发生率约5%-8%。对于术中出血,可在内镜下电凝或使用钛夹等方法控制,术前、术后应用止血药可有效预防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发生;ESD并发的穿孔通常较小,一般在术中即可发现,可予钛夹缝合、术后胃肠减压、禁食、防治感染等综合方法治愈。仅少数患者需外科治疗。即便如此,ESD仍是一种简便、有效、创伤性小,且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的治疗胃肠道病变的方法。(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