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科室介绍内科心血管内科科室新闻正文

七旬老人十年心痛一朝解除

发布日期:2016-09-12    作者:qcwadmin     来源: 未知     点击:

 七旬老人十年心痛一朝解除
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  人医专家巧手打通不是梦

记者  方元 通讯员  马婷婷

     本报讯 73岁的李老汉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能摆脱“心痛”的困扰。幸亏遇到市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专家,上周在做完介入手术后,他的症状全消,恢复良好,准备出院。
 
    “心痛”折磨了十年
 
    今年73岁的李老汉,来自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农村。十年前他开始隐约有了胸痛的毛病。2006年被查出“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并住院治疗。
    这些年,李老汉的胸痛的毛病越发越烈。
     2012年他因为“急性下壁心梗”在市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术,当时检查发现其冠状动脉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可见右冠近段到左前降支远段侧枝循环,右冠远段急性闭塞。经过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内科医师急诊开通右冠后胸痛症状消失后出院。
     今年,李老汉再次因“心痛”入住市内某医院。检查发现右冠远段支架通畅,右冠远段提供侧支循环至左前降支中远段血供,左前降支近段慢性完全闭塞。这造成了他严重的心肌缺血,引发了他频繁的胸痛。
     尽管这家医院采用了介入手术,但堵塞的血管因堵塞时间过长、走向不明,加之血管内伴有纤维内膜增生等等因素,给手术带来超强难度,最终未能打通堵塞的血管。
 
    人医专家巧手破难题
 
    上周,李老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市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3病区。科室负责人张涛在了解到老人之前曾在外院手术治疗失败的情况后,没有退缩。他与科室另一名专家谭利国副主任医师和其他手术组成员立即组织一起讨论病例、研究手术方案,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他们在老人冠脉造影时,特别采用了病变部位双侧血管造影的方法。
    在造影剂的帮助下,显示出老人闭塞血管的长度、大致走向和角度。专家们对这些做了精准的分析,由于血管闭塞时间比较长,闭塞血管病变非常坚硬,手术中两名专家先是通过冠脉送入软导丝尝试开通闭塞血管,结果开通失败,又改用较硬的导丝进行疏通,经过专家们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刺破了闭塞段斑块,到达远端血管真腔。随后,顺利植入支架。
    术后,造影显示,李老汉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血流畅通无阻。李老汉术后胸痛消失,日常活动几乎不受限,患者露出了多年少见的笑容。
    专家:慢性冠脉完全闭塞会导致猝死
    治疗宜早不宜迟

    张涛主任介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经过长期动脉硬化进展或急性闭塞没有及时治疗,最后导致的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约占全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5 %~3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并伴有纤维内膜增殖,开通难度最大,成功率较低,被认为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最大的障碍和挑战,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难以攻克的最后堡垒。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意义在于,成功进行介入治疗可缓解患者胸痛的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冠状动脉搭桥的需要,为晚期冠心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办法。
     市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从2014年以来,通过介入手术成功开展多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病例,专家的经验和手法为保障手术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提醒市民,发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闷、胸痛等,因为没有特异性,所以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样的危险是十分致命的,患者最终可能因为心功能衰竭而死亡。
    很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诊治不及时,久拖不治不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后期手术的风险,要知道闭塞时间越短,介入治疗的效果越好,因此,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治疗宜早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