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教学正文

发现早期癌的利器——胃镜精查

发布日期:2024-03-04    作者:     来源:     点击:

发现早期癌的利器——胃镜精查

我国胃、食管癌的现状


中国食管癌新发病例数约占全球的50%,食管癌一经临床诊断,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20%;而食管早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

胃癌也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我国胃早期癌仅占5%~10%,而日本早期胃癌的发现率达50-80%,韩国早期胃癌发现率达65%。

胃癌的检出时机有时甚至直接决定患者后期的生存率。对于胃癌的治疗,早期发现是关键。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达95%~97%,50%可以内镜下微创治疗;约85%的进展期癌患者可以手术治疗,但5年生存率仅20%~30%。意味着70-80%的人确诊后,活不过5年。所以早期发现非常重要。

 最早期胃癌与最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相差76.56%
            但是,由于多数早期胃、食管癌没有特异性的表现,只有通过胃镜检查才会得到确切的早期诊断。
           常规的胃镜检查一般应用的是普通白光胃镜,检查时间通常5-10分钟,这种检查方法对于发现普通的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中晚期胃癌等疾病已经足够,但是对于早期癌的诊断就力不从心了。
           因为早期癌的黏膜变化细微,与正常粘膜的高低差、色差不明显,与普通的黏膜糜烂、炎症很难区别。
          由于设备和胃镜检查技术的参差不齐,难免造成部分早期癌在普通内镜检查被遗漏。所以,胃镜精查的概念被消化内镜医生提出,旨在提高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


什么是胃镜精查?

简单来说,与普通胃镜检查相比,内镜精查是在常规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后,进行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电子染色内镜等检查,使病灶观察更细致入微,从而判断是否有癌性病灶,癌的侧向浸润范围,垂直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镜下治疗指征。
            就是要求在胃镜检查的同时进行染色、电子放大、活检病理,在肉眼观察基础上尽量避免漏检。在胃镜发现疑似早癌病变不好区分,或者是事先评估属于胃、食管癌高危人群时,进行早癌筛查。


胃镜精查与普通胃镜有什么区别?

  1、胃镜精查在无痛条件下进行,让患者在短暂的睡眠状态下完全放松自己,安全地进行胃镜检查,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检查完毕很快就能苏醒;另一方面在无痛条件下由于没有恶心反应,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2、对人员要求较高,必须是经过早癌精查培训且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病灶并作出合理的检查和判断。有时需要在胃镜下对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进行地毯式搜索,一旦发现可疑病灶,再针对性地进行染色、放大、精准活检等手段,使消化道内的各种组织看得清清楚楚(如微血管网结构、微腺管结构等)。
           普通胃镜设备适用于观察胃炎或者中晚期的胃部肿瘤,但如果想要发现早期胃癌,必须要用到现在比较新的胃镜设备。不仅对胃镜的品牌、型号、内镜质量有要求,还特别要求胃镜设备有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等图像增强技术。必要时还需要结合超声胃镜检查。

3、普通胃镜检查时间平均5分钟左右,而胃镜精查时间较长,每一个部位至少观察两次以上,如发现可疑病变可采用化学及电子染色,并使用放大内镜精查,从而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范围及形态,并指导异常部位的精准活检,同时拍照记录,见图2。退镜时再次观察,使胃食管腔的观察部位达到200%以上。

4、据统计,目前日本及韩国胃食管早癌检出率>70%,而我国胃食管早癌检查率平均不足10%,但在使用无痛胃镜精查技术后可大大提高胃食管早癌检出率。

哪些人需要胃镜精查?

1. 白光內镜下可疑病灶,白光下病灶表现与病理结果有所差异。
2. 需要放大胃镜下靶向活检的病例。
3. 患有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及瘤变)、胃息肉、胃食管溃疡、残胃炎、 Barrett食管等胃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4. 来自胃癌、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
5. 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者。
6. 具有胃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HP感染、吸烟、饮酒等)。
7. 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消化道肿瘤或癌前病变ESD、EMR治疗前的术前检查及治疗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