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教学正文

出现便血需警惕直肠病变

发布日期:2014-08-27    作者:qcwadmin     来源: 未知     点击:

 

出现便血需警惕直肠病变

来源:《十堰晚报•健康周刊》微播报栏目  作者:陈双双


    @漫步烟雨中:我儿子这几天大便时经常出血,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听朋友说,大便时出血有可能是得了痔疮,请问是这样吗?

    很多人认为,大便时出血就是患了痔疮,没什么大问题。而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专家指出,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便血不是痔疮独有的症状,许多疾病皆可出现便血症状。
    直肠病变也可出现便血
    大便时出血,除了是患了痔疮外,还可能患了哪些疾病呢?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徐兵指出,肛裂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与结、直肠肿瘤这些疾病都有相似症状。“若患了痔疮,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排便时腹压增高,加之粪块的直接摩擦,导致内痔静脉丛破裂而出血。”徐兵说,对于久坐、久站的年轻人来说,痔疮是一种如感冒般的常见病,所以即便出现便血这一症状,不少人往往不太在意,导致其他原因出现的便血被误诊。
    徐兵介绍,虽然肛裂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与结、直肠肿瘤疾病都与痔疮一样可能出现便血,但他们在表现形式上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肛裂是因排便时肛管黏膜及皮肤受干硬粪块的摩擦而裂伤,有便血和疼痛症状,疼痛一般比较剧烈,有周期性,患者常有便秘病史。”
    除此之外,结肠息肉引起的便血,部位较高可为暗红色,并可与大便相混,部位较低则与直肠息肉无异。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常见原因,也可发生于青壮年,大多为单个,有时也表现为多发,便血色鲜红,一般量较少,不与粪便相混。若为大肠息肉病或息肉较大,应警惕癌变可能。
    若粪便中带血并伴有黏液,里急后重,肛门坠胀,大便次数增多,左下腹疼痛者,首先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和痢疾等,如果曾患有盆腔、直肠周围肿瘤,经过放疗,大便出血,那就可能是放射性肠炎了。
    值得注意的是,结、直肠肿瘤早期也大都以无痛便血为主,与痔疮的症状非常相似。徐兵表示,目前结直肠肿瘤误诊率很高,误诊的首要原因是病人不重视,以为自己患了痔疮,甚至是便血数年却不到医院就诊;其次是医生不重视,当成痔疮、痢疾、肠炎治疗,不做直肠指检,不做肠镜检查,以致于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系统的检查非常重要
    大便出血后,如何判断自己是患了哪种疾病呢?徐兵指出,系统的检查对于准确判断肛肠疾病非常重要。“很多患者出现便血后,都习惯于自诊自断,自己给自己当医生,买点药吃,或者找些药膏涂抹。”徐兵说,盲目地吃药并不能解决便血问题,出现便血后,应该到正规医院的肛肠外科做系统的检查并进行相关治疗。一般而言,肛门视诊、直肠指检、肛门镜检查可明确有无痔疮、肛裂、直肠息肉、肿瘤等;结肠镜检查可了解有无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结、直肠肿瘤在必要时需进行盆腔核磁、CT、内镜超声检查,确定疾病分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B超检查可了解肿瘤有无向肝脏转移,痔疮出血是否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等。
    徐兵指出,不同原因的便血,其治疗方式也不同。治疗痔疮的方法有运用痔疮栓、痔疮膏、内痔消痔灵注射术、吻合器痔环切术(PPH)、肛肠治疗仪(HCPT)等,肛裂可行坐浴、缓泻剂、局麻下扩肛治疗或肛裂切除术、内括约肌切断术。结、直肠息肉应在早期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溃疡性结肠炎等可通过美沙拉嗪、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治疗。常被误诊的结、直肠癌治疗采用手术切除为主,术前、术后放疗、化疗为辅的治疗方案,尤要注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对便血患者高度重视,安排专家每天坐诊,仔细进行相关检查。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早期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以减少肠癌的发生;对不能耐受手术的痔疮患者行消痔灵注射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该科对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详细术前检查,准确分期,制订科学治疗方案,以改善治疗效果,其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专家简介
 


    徐兵: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湖北省结直肠肛门外科学会委员。从事结直肠外科学临床研究20余年,对结直肠肿瘤、肛瘘、痔疮等疾病造诣较深。参与多项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在SCI等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获湖北省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坐诊时间:周日全天

微播报互动方式:
    1、手机发送短信至15897809545;2、@ 十堰晚报健康周刊的新浪微博,发送私信;3、关注十堰晚报健康周刊订阅号,发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