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党群建设廉政园地正文

“学术女神”论文掺假日本科研界频曝丑闻

发布日期:2014-10-30    作者:佚名     来源: 未知     点击:
2014年10月16日 10:44   中国纪检监察报  
特约记者 杜鹃

  日本生物技术科研人员小保方晴子(人称“小保方”)今年1月因在英国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具有突破性的干细胞研究论文而名声大噪,甚至被媒体追捧为有望冲击诺贝尔奖的“日本居里夫人”。然而,她的论文很快遭遇造假质疑,向寄予她厚望的日本社会泼了一盆冷水。如今,小保方等人的论文已被《自然》杂志撤销,她所涉的学术造假事件困扰日本科研界半年多,引发这一领域深刻自省。
  
  美女成“罪人”
  
  今年年初,一个爱打扮、懂时尚的女研究人员进入日本公众视野,迅速受到学术界、政府乃至普通民众追捧。
  
  作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理研”)学术带头人,小保方及其研究团队今年1月在《自然》杂志上刊文,称他们把体细胞放入弱酸性溶液中并施以刺激,成功培育出能分化为多种细胞的STAP“万能细胞”。因培养过程简单安全,有望给再生医疗带来新思路,论文的发表令小保方迅速成名。
  
  此外,日本科研领域向来以中老年男子为主,给人以古板严肃的印象,而小保方青春靓丽的形象迅速俘获人心,给日本科研领域带来一股清新气息,她还被网友封为“学术女神”。一些媒体报道,小保方每天用不少时间打扮自己,从事实验室研究时,她喜欢穿“祖母亲手缝制的”厨房罩衫,而非普通白大褂。
  
  日本政府也开始推崇这名科研女先锋,首相安倍晋三今年年初在国会答辩时为推行他所谓的“女性经济学”政策,还将小保方树为楷模。
  
  谁料好景不长。“万能细胞”论文刊登后不久,不少研究人员经由互联网对论文提出诸多质疑。舆论压力下,理研2月中旬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论文材料可信性。
  
  调查委员会4月1日公布报告,认定小保方在研究过程中存在“捏造”、“篡改”图片行为。报告说,论文中的一张实验照片酷似小保方博士论文的照片,从根本上破坏了数据可信度,属于“捏造”行为;另一张实验照片系合成照片,属于“篡改”行为。
  
  小保方当月9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承认自己“疏忽大意、学业不精、不成熟”。在此前递交的申诉说明中,她辩称自己对论文中的照片做手脚,只是为了让它“更漂亮”。
  
  8月初,这则学术丑闻又因论文共同作者、小保方导师笹井芳树自杀而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笹井52岁,是理研“发生与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他与小保方关系密切,曾指导过小保方的论文写作和研究设计。
  
  8月底,理研宣布,依据小保方等人论文中所述方法,调查人员未能在细胞中确认万能型遗传基因,因此未能再现“万能细胞”;9月中旬,“万能细胞”论文另一名共同执笔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查尔斯·维坎提承认,“万能细胞”可以简单制作出来是“重大错误”。
  
  10月7日,曾向小保方颁发博士学位的日本早稻田大学宣布,学校调查了小保方的博士论文,发现这篇论文抄袭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网站上的文章和图片,至少存在26处问题,其中6处系故意违规。
  
  体制现弊端
  
  俗话说,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腐败滋生。包括小保方所属的理研“发生与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在内的日本国家级研究项目每年可获得科研资金10亿日元(约合930万美元)。有媒体分析,小保方之所以给论文“化浓妆”,不免有追逐名利之嫌。
  
  日本《现代周刊》 7月报道:“研究期间,小保方曾入住豪华酒店,还利用研究资金改善自己的住宿条件。她据信与笹井一道出公差55次。如果这类行程被证实不合理,她就涉嫌欺诈性挪用研究资金。”
  
  另外,这场风波凸显了日本研究人员“论文压力”过重。日本学术界看重研究者的论文发表数量、发表刊物知名度、被引用数量等量化标准,将这些视为升迁的重要指标。
  
  日本学者认为,这种体制不仅容易诱发学术腐败,还会诱使科研机构巧立名目,重复做无意义的研究。有媒体报道,日本正在酝酿将理研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升级为“特殊国立科学技术开发法人”,政府将给予高额经费支持。受此驱动,理研发起“包装”小保方的“造星运动”也不足为奇。
  
  小保方事件同时暴露出日本学术界盛行的“挂名风”。有日媒报道称,这篇“万能细胞”论文的“挂名作者”里,数位业内“牛人”居然没有读过论文原文。
  
  屡禁却不止
  
  小保方论文造假事件不禁让人想起9年前,那桩促使日本政府和各大高校反思的学术丑闻。
  
  2005年,东京大学教授多比良和诚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关于控制遗传基因的医学论文,后被指出重要实验数据存在错误。学术不端事件曝光后,多比良被东大解雇。
  
  面对学术界的不正之风,上至主管教育的日本文部科学省(以下简称文科省),下到各所大学,都建立起一套防范机制。
  
  2006年,文科省设置了“不良研究行为特别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研究活动中不当行为的应对方针》,对研究活动进行约束,以防伪造、篡改数据、盗用他人研究成果及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不当署名等不正当行为;东京大学一方则制定了《科研行动规则》,建立了对被告发的不当研究人员进行预备调查、正式调查、审理和裁定的制度。
  
  这些措施自然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在巨大经济利益和日益激烈的学术竞争面前,仍不断有人以身试法。
  
  去年7月,东京大学宣布,由于大量篡改和捏造实验数据,撤销该校细胞生物学研究前任教授加藤茂明发表的41篇论文;同月,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公布对教授松原弘明有关诺华制药公司抗高血压药物“代文”的药效论文审查结果,认定论文夸大药效,“数据被人为改动”。
  
  国家求“药方”
  
  这次,小保方论文造假的消息更是给日本科研领域投下一枚重磅炸弹。日本社会原本对干细胞研究抱以厚望,却因这桩丑闻转为极大失望。
  
  美国纽约大学兰贡医疗中心生物伦理学专家阿瑟·卡普兰认为,这起丑闻对日本科研可谓是“毁灭性的一击”,且令日本政府尴尬。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此事有损日本的“科技立国”国策以及在全球科研界的声望。
  
  曾供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日本冲绳科技研究所主管乔纳森·多尔凡说:“科研界正关注这件事,希望能展开相关(学术伦理)培训,杜绝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要求尽快查清事实,早一天向国民公开真相。
  
  为进一步强化预防学术腐败措施,文科省今年7月初征求国民意见。8月底,文科省决定在2015年度新设防范学术违规的专职机构“研究公正推进室”,为大学与研究机构打击学术违规提供支持。
  
  文科省还打算在明年开始贯彻新方针,要求大学等研究机构安排学术道德教育负责人,同时完善、公布数据保存、违规调查等情况。方针规定针对学术腐败的调查原则上由研究机构实施,对网上揭发的违规情况也必须加以调查。
  
  为示惩戒,文科省9月初对小保方所属的理研2013年度业务成果给出了最差评价。由于评级遭大幅下调,理研在再生医疗领域的预算或将受到影响。
  
  受小保方事件促动,日本学术界也掀起一股“揭批风潮”,就连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也卷入其中。有人在他早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发现一处细节存在造假嫌疑。山中随后不得不出面公开道歉,称所涉及的那项实验并非由他本人操作,但他确实对研究团队管理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