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读书:几家灯火为书明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加油!”是我们特别熟悉的词语,尤其是在运动场上,当两队对垒之时,加油的呐喊声便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人们经常喊加油,但为什么鼓舞士气一定要喊加油,而不是喊添柴、烧火、加水呢?原来,“加油”是一个与读书有关的典故。
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有一名举人叫张锳,他为官三十余载,清正廉洁。作为一名读书人,他一生最为重视文化和学识,注重为国家培养选拔人才,欣赏刻苦读书的年轻人。
张锳在任期间,每到午夜交更时分,他都会派两个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如果看见哪户人家有人在挑灯夜读,便去帮他添一勺灯油,鼓励读书人苦读。那时候,很多人家境贫寒,晚上点不起灯,勤俭的老年人就常常唠叨:别点灯熬油了,浪费油钱啊。官府主动给读书人家加油,这是重视教育和文化的最好行动,也就是“加油”一词的由来。
古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比比皆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欧阳修“沙盘学字”的故事。
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小时候家境贫寒,4岁丧父,年幼的他靠母亲给人家浆洗、缝补衣服艰难度日。为了让他学习写字,母亲把沙土装在盒子里,一边干活一边教年幼的欧阳修用芦苇秆当笔,在沙土上写字,写完字一晃沙土,字就没了。后来,欧阳修在22岁时考中了进士,成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到了晚年,欧阳修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一字一字地修改。他的夫人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干什么?难道你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
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认真读书、不断学习进步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留下了不朽的文章和诗篇。
如今,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梦想。翻开那些油墨印染的书,是可以闻到书香的。可是,方便快捷的读书环境并没有带给我们更多的读书欲望,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的人抛弃了书,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寻找传统文化的回归,开始怀念读书交友的纯真记忆,开始追求腹有诗书如室有芝兰,不必张扬,自有芳香宜人;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处读书的意境,这也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之时,真的希望除了那些在用功学习的学生之外,还能有几家灯火为书明!
加油!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