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十堰有史以来成功抢救的伤势最重的患者。从几十吨重的轧路机下救出,送到市人民医院时,中铁十八局的总工程师罗少安呼吸心跳骤停,经医护人员47分钟抢救,终于起死回生。重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膀胱破裂、腹膜后巨大血肿、全身多处骨折,随后又发生脓毒血症、脑水肿、呼吸衰竭、肾衰竭等。作为多发性复合伤重症患者,有医学记录的并发症,在他身上全部出现。
第二军医大、天津骨科医院、北京同济、协和医院、西京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顶尖级专家,来院查看伤者救治情况后不禁赞叹:“成功抢救伤势这么重的患者,不仅在地市医院是一个奇迹,而且在省部级大医院也是一个奇迹,这充分表明创造奇迹的6163am银河线路,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光阴荏苒,屈指两年。2011年6月16日下午,罗少安在家人陪同下,第二次专程赶到市人民医院,将一面写有“精心呵护我能死而复生,医德高尚你院名不虚传”的锦旗,送到院党委书记刘春华及专家手中。
罗少安是中铁十八局的总工程师,参与修建白河至西安的高速公路。他有着和睦的家庭、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多么饱满的幸福感,在灾难面前,只剩下破碎。
2009年9月11日,上级领导要视察工程进展,这让罗少安比往常更加繁忙。两侧的彩旗在风中招展,刚修的路面一尘不染,一切都显得格外喜庆和隆重。但是,一台停在路边的轧路机看上去是那么不协调。检查组马上就到,可司机却找不见身影。罗少安顾不了许多,跳上车子,准备挪个地方。
灾难发生了!车子方向一偏,一头栽下路边七米多深的沟里。巨大的碾轮朝天,把驾驶室压得变形,所有人都懵了......
好不容易把罗少安扯出来后,他已经严重休克,被迅速送到附近的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从没见过这么重的病人,立即与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施永彦联系。施主任在电话中指挥抢救工作,并着手安排转院事宜。
当天下午5:30,事发7小时后,罗少安被送到市人民医院。此时,医院各项措施已准备到位,平车停在外科大楼门口,手术专用电梯随时等候。救护车一到,立即将他转到脊柱外科抢救室病房。
在施永彦主任填写的接诊病历上写到:“患者当时神志昏迷,四肢湿冷,颤抖,口唇苍白,血压60/40 mmHg,脉搏微弱,导尿管引流出血性液体1000毫升,更换尿袋后仍有血性液体流出。腹部胀大,腹壁有大量张力性水泡;会阴及阴囊肿胀明显,呈青紫色,阴囊肿胀如排球大小。”
脊柱外科专家立即予以建立补液通道、输血等积极抢救。两个小时后,患者血压逐步提升至100/65mmHg。此时,由医务处组织的多科专家会诊正在紧张进行,大家一致考虑腹部闭合性损伤、膀胱破裂,必须紧急手术。
方案确定,罗少安被送进手术室,泌尿外科主任张少峰教授亲自操刀。术中发现,患者尿道断裂,膀胱破裂,膀胱前间隙有1000余毫升凝血块及活动性出血,膀胱前壁碎裂伤,伤口裂至膀胱颈口。腹腔内大量渗血,腹膜后有巨大血肿。病情非常危急!张主任为其做了“尿道会师+膀胱破裂修补术”。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对巨大腹膜后血肿留待以后处理。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是明智之举。
次日凌晨2:00,手术完成,患者被送入ICU,予以积极抢救支持治疗。
02:52,罗少安心脏骤停。“准备除颤,电击准备。”ICU主任刘勇果断命令。同时,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静推,以强心和提升血压。所有抢救有序进行。
“双相波电击除颤150J两次、200J一次”。随着刘主任的口令,三次除颤完成,但患者没有任何好转反应。怎么办?放弃吗?“再来一次200J”。刘主任毫不犹豫地再次除颤。奇迹发生了!病人出现自主心率。3:10,患者自主心率恢复稳定,血压开始升高,心脏复苏成功。在场的每个人长长舒了一口气。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刘勇主任和副主任刘杰整晚值班,轮流坐在床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由于病人出血量大,在输血过程中采用了加压输血,全靠护士用手加压,等到早上交班的时候,她们都累得站不住了。回想起那一幕,参与抢救的刘杰记忆犹新:“当时非常紧张。病人好不容易坚持到现在,如果一旦死在自己手里,怎么给手术医生、医院和家属交待。”
9月12日一大早,中铁十八局领导找到院党委书记刘春华,请求医院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公司一位副总说:“我们原来都是铁道兵转业,我们绝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战友”。刘书记被这种难以割舍的战友情怀所感染,当即表态:“请放心。我们作为医务人员,也绝不会抛弃任何一个患者,不会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随后,刘春华立即将情况告知了在外出差的院长王一平,两位领导达成统一意见,要举全院之力积极抢救。随后,刘书记立即通知医务处,召集脊柱外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血液科等10多个科室专家赶到ICU会诊,并正式成立由院党委书记刘春华任组长的全院会诊小组。
此时,罗少安单位也在积极努力,通过天津总部邀请的天津河海医院张文龙教授、天津骨科医院张亚飞教授正在火速赶来。当看到全身是伤的患者后,两位专家表示恢复可能不大,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随时料理后事。
9月13日,市人民医院邀请的湖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高清平教授、神经内科李承宴教授、ICU丁良濡教授也相继赶到十堰。下午3:00,会同张文龙教授、张亚飞教授及市人民医院专家共18人召开紧急病例讨论。
专家指出,目前迫切要促进脑功能康复、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加强各衰竭脏器功能支持;早期行气管切开。大家也一致认为:“患者伤后抢救措施非常得当,方法有效、准确无误。”同时也强调,患者病情非常凶险,死亡率极高,要提前与家属沟通到位。
听了专家的病情评价,患者危险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并没有退缩和懈怠,反而感到身上更加沉甸甸的责任。
患者入院之初,严重创伤、大量失血、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心脏骤停,全身脏器无一正常:颅脑外伤明显,持续低血压,血供不足,持续缺血、缺氧,脑组织损伤严重;多发肋骨骨折,胸腔积血、积气,呼吸、心脏衰竭明显;腹腔大量出血,腹腔压力大,腹壁全都是张力性水泡;肝脏及肾脏严重受压累及,转氨酶高达3000多,而正常值只有40IU/L,全身黄疸明显,肾功能指标高出正常值四倍;消化道出血严重,胃管引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液;骨盆及双下肢粉碎性骨折,畸形严重,肢体肿胀明显。此外,相应并发症来势凶猛迅速,稍不留神患者将有生命危险。“患者每天病情都在变化,有时真是防不胜防。”刘勇介绍说。
因此,在第一次会诊讨论会上,刘书记要求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参与抢救的科室专家准时到ICU报到。一方面,根据病人的即时病情,商讨出当天合理的治疗方案,调整用药和治疗;另一方面,分析判断患者今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各项防范准备。
一天两天尚可,要坚持一个月,很多人都有点吃不消。但是刘书记却一天不拉地坚持到岗,给大家极大的精神鼓舞。“想起这个过程,真是特别艰难。就算再累,早上必须提前赶到。因为刘书记每天都是第一个,大家谁都不好意思晚去,更不敢疏忽大意。”ICU护士长王传秀说:“刘书记就是大家的精神支柱,没有她以身作则,自己真是坚持不下来。”
不光早上起得早,晚上连安稳觉也睡不好。患者经常半夜突发状况,只要接到电话,大家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病房,一熬就是一个通宵。
罗少安住院期间享受“熊猫级”待遇,各种供给优先保证。一个病区每天用药只有一篓,但罗少安用药要用车拉;白蛋白制品特别紧缺,紧急从武汉调运100支。整个治疗过程中,共输入血浆9500ML,红细胞168个单位,血小板15个治疗量,总共达到44000毫升,等于将罗少安全身换了3—4遍血,按每人献血400毫升计算,至少有100多人为他一个人献血。为保证血液持续供应,输血科主任杨钧每天都向市中心血站求援,竭尽全力尽量争取。为积极纠正血管内凝血,血液科主任李红密切追踪病情变化,及时化解各项危险。换作别的医院,是不能做到的。
“全院上下给这个病人倾注了太多心血。既然已经付出那么多,我们必须坚持到底,再苦再难都要扛着,这不光是为了患者和家属,也是对自身能力的衡量和肯定。”院党委书记刘春华说。
9月12日,管床护士孙亮发现一个致命问题。患者白天输进去的液体有3000ML,而排出的尿量不足300ML,出入相差巨大。给利尿剂后,效果仍不明显。
这是一个极坏的兆头!急查肾功能后,肾脏多项指标明显异常,超出正常值两倍多。之前,患者已经出现了肺水肿呼吸衰竭、脑水肿昏迷、腹膜后巨大血肿活动性出血等,多项指标严重异常。肾病内科主任李骏峰教授考虑,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时可能死亡。
李骏峰主任与各位专家会诊达成共识:这样危重的病人,要想救活他,只有先过肾脏这一关,才能保全性命。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患者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通过机器来替代他的肾脏功能,把尿液排不出的毒素及过多水分排出来,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清除各种炎性因子,维持内环境平衡,从而为后续实施相关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常规行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必须要使用肝素等抗凝剂来完成治疗过程的血液体外循环,但患者是重症复合伤广泛性活动性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等。用肝素等抗凝剂会加重大出血,不用就会使体外循环管路系统凝血,再加上每天还须输入大量的血液制品、脂肪乳、营养液等,更易发生体外循环管路系统凝血,致使治疗无法进行。
这大大增加了技术操作难度和强度。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李骏峰冒极大风险采用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肾病内科护士长勾荣协同该科高年资护士给罗少安行CRRT治疗,必须每20分钟用生理盐水冲洗体外循环管路系统。同时计算冲进多少毫升盐水,脱出多少毫升盐水,持续往复24小时不间断。一个月下来,没有发生一次严重体外凝血情况。
正是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持,才对于后续治疗提供了契机。
9月15日,患者气促逐渐加重,呼吸频率加快,可听到吸气时细小湿啰音。呼吸内科主任陈功教授结合病人胸片及血气分析,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U的空气顿时凝固了。在场的专家都明白,这种病都是因患者长时间休克、大面积创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是急性肺损伤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这种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50%以上。
目前,患者神志昏迷,考虑有血性痰液且痰量较多,必须早期行气管切开,长期带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通畅气道。不仅便于护理,辅助排痰也更彻底。
当天,刘勇和刘杰主任在患者颈部第二、三气管软骨环处,切1.5公分横型切口,用穿刺包导丝引导,置入气管套管。这是十堰市首例微创螺旋气管切开术。这种方法比以往的竖型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愈后效果好等诸多优点。
罗少安体内多处破裂,持续渗血,腹部有巨大血肿,会阴及阴囊肿胀明显,阴囊如排球大小。经过几天的观察,没有明显好转,必须立即行血肿引流,。
9月16日,急诊科主任付守芝联系到同济医院创伤外科主任白祥军教授到十堰会诊。看到这么严重的病人,白教授建议立即转往上级医院,但转院过程有较大风险。争得家属意见后,他们表示愿意继续留到十堰。“如果要不是医院专家尽职尽责,全力抢救,老罗也不会熬到现在。大家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我一样信任人民医院的专家。”罗少安爱人说。
9月17日,脊柱外科主任施永彦为患者实施“双侧髋部深筋膜置管引流术”;9月18日,泌尿外科主任张少峰教授为其实施阴囊局部切开引流等等。
如果采取以往常规引流方式,要更换敷料,再行二期闭合创面,不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最先进的“VSD”闭式引流,但十堰市还未开展,紧急从武汉调来“VSD”持续负压吸引设备。这也是十堰首次开展这一全新的引流方式。
一系列引流措施,患者身上各种引流管有20多根,血肿得到最大程度清除,腹部和阴囊炎症逐渐好转,肿胀慢慢消退。
消化道功能的恢复也至关重要。经过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孙泽群的持续正确治疗,9月17日,罗少安解少许稀便。这说明患者消化道有所恢复,可以尝试进食。
当天,管床护士给予乳果糖和少许水,调整患者胃肠道PH值,以防止胃肠道菌群失调。慢慢过度后,逐渐给予糖盐水。
为保证患者每日所需热卡、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医院专门安排营养师徐三明,每日为患者制定适合的肠内营养餐。长期卧床,导致营养失调,患者严重口腔溃疡。给予含片,效果不明显,刘春华书记从家中剪了三根芦荟,亲自去皮,作过敏试验,让罗少安含在嘴里;急诊科主任付守芝专门熬了稀饭,端到病房一口一口喂。大家的悉心照顾,让罗少安备受感动。9月25日,他神志清醒,用微弱的声音向大家说了声“谢谢”。
9月19日,患者呼吸功能明显改善。为防止产生呼吸机依赖,专家建议尽早开始间断尝试脱离呼吸机,以加强自主呼吸,减少辅助力度,促进肺功能锻炼。
开始试脱机到正式脱机,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过程。如果锻炼时间短,则无法达到锻炼效果;而时间过长,会引起呼吸机疲劳,导致呼吸机依赖,造成脱机困难。不管白天黑夜,一直有专人守在床旁,准确把握脱机时间,密切观察脱机效果。从1小时、2小时到8小时,罗少安适应能力逐渐提高,脱机效果愈加明显。9月21日,专家组宣布:患者试验脱机成功,改人工开放给氧。
等待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虽然短短几天,但仿佛隔了数年。此时,医护人员和家属揪着的心终于获得短暂的平静。
“这的确是一个标志性胜利。只有全身症状好转,才能改善呼吸症状。成功脱机,说明患者的病就好了一半。”回想起当时,ICU主任刘勇脸上充满着喜悦。
患者入院以来,副主任刘杰作为管床医生一直陪在床边。趁着这个空隙,他回家拿了几件衣服,顺带看了眼刚半岁的儿子。护士长王传秀更是因为日夜操劳,一直感冒,抽空去挂了吊瓶。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罗少安能够脱离危险并康复出院,与精心、细致、安全的护理有着密切联系。
刚入院时,患者病情复杂,跨专科性护理比较多,护理部主任黄正新牵头成立了护理小组,由ICU护士长王传秀任副组长,抽调孙亮、汤丽丽、杨文梓、魏宗婷、黄敏、李燕燕为组员,实行专人专护,全面负责病人的护理工作。其中,难度最大的是每两小时为病人翻身。由于患者有巨大腹膜后血肿和骨盆粉碎性骨折,翻身可能会导致血肿破裂,骨折断端移位,加重盆腔脏器的损伤破裂,而威胁患者生命。所以,每次只能由6——8名医护人员将病人水平抬起5—10分钟,以间断减轻患者背部、骶尾部、臀部以及大腿皮肤的受压。在抬起的间隙,护士长王传秀要为患者平拍背,作全身擦洗,更换床单和病员服,处理背部擦伤的皮肤。当时患者全身水肿,体重达到160斤,每抬一次医护人员都累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护理部专门派了4个男护帮忙,像这样每天要重复10—20次。患者转院时,全身皮肤没有因长期受压而出现压疮现象。生活护理如此,病人的各种治疗更是来不得半点马虎,所有一切治疗必须及时,用药必须准时。一个班下来,护士们连口水都喝不上。
每天忙碌外,护士都会坐在床旁为患者按摩双足和双下肢,预防血栓形成。9月18日,患者清醒后,能进行简单的肢体交流,他对守护身边的护士举起了大拇指。为方便交流,护士专门制作了一个手掌形状的交流工具,大拇指代表口渴,食指代表伤口痛,中指代表想拔除口腔插管等。病情好转后,大家又制作了沟通卡,以便在工作中相互间交流,及时解决患者需求。
由于患者多发性损伤,全身皮肤散在多处擦伤,多处置入引流管,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为减少院内感染几率,罗少安所有使用的床单、盖被、病员服及日常生活用品、卫生纸都送到供应室进行高压灭菌,确保万无一失。正是由于这细致入微的护理,才减少了罗少安并发症出现。
罗少安的病情就像过山车,刚进入兴奋的顶端,又瞬间冲入恐怖的谷底。9月24日,病情好转几天后,咽部突然大量出血。
刘勇主任检查发现,患者颈部内一条无名动脉破裂。由于位置较深,不易发觉,止血非常困难。国外通常采用手术结扎方式,但死亡率高达80%—90%。当即,联系口腔科和耳鼻喉科会诊,大家认为是气管切开后并发症,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并取得成功。
次日13:50,罗少安突然昏迷,房颤、急性心衰,CO₂分压升高,没有阳性体征。紧急组织全院会诊,大家认为是基底动脉栓塞,引起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必须立即急诊溶栓。但刘勇对此持保留态度。
联系呼吸内科主任陈功教授,通过纤支镜看到气管内有活动性出血。结合其它诊断,刘勇考虑应该是代谢性脑病,并列出了该病的主要特征:一是血管内有活动出血;二是突发昏迷;三是神经系统没有发现定位体征;四是血气提示CO₂分压增高。很明显,这与患者病情高度吻合。如果一旦溶栓,患者可能大出血死亡。
对于这一观点,专家们并不完全认同,仍然坚持进行溶栓治疗最佳。双方观点一时争持不下,参与讨论的副院长王家宁当即拍板,充分评估风险,开启紧急检查通道,准备一切急救措施,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紧张惊险的20分钟检查时间过去了,患者安全返回病房。结果出来后,提示皮层弥漫性损害。证实了了刘勇主任的观点。
给予保守治疗后,患者于晚上11:30清醒,大家终于松了口气。但刘勇主任一句话,又让大家紧张起来。他说:“这种病极有可能再次出血,再次昏迷。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气管插管。”气管拔除后,里面发现有十多个凝血块,仔细清除,再用凡士林纱块压迫止血。通过一系列有效处理,患者再未出现此类问题。
9月26日,患者要求拔除气管插管,改双鼻自主吸氧。
9月29日,罗少安突然高烧39.5℃。全身炎性反应加重。
大家立即展开讨论:是否腹壁或腹腔脓肿存在?是否存在广泛耐药细菌?是否发生了抗生素相关的二重感染?这些可能性,通过查血、彩超都一一排除。究竟是什么原因?治疗陷入僵局,只能予以对症处理,逐步查找原因。
9月30日,患者膀胱冲洗引流不畅,引流液较淡,出现堵塞。“膀胱上有两个造瘘口,一个冲洗口,一个引流口,血凝块堵塞膀胱,尿液和冲洗液不能排出,流入盆腔对机体刺激较大,而引起炎性反应,高热。”这正是导致高烧不退的原因。如果不及时采取手术,可能引起严重的全身各脏器不可逆转损伤。
但此时患者情况极不稳定,手术难度非常大。大家把希望寄托在泌尿外科主任张少峰身上。“实施手术没问题,但患者已经存在多脏器的功能障碍和衰竭,一定要考虑病人麻醉耐受情况。能过麻醉关,我就敢手术。”张少峰说。
虽然危险,别无他法。权衡再三,专家组决定入手术室行“经尿道膀胱镜血肿清除术”。麻醉科主任余开峰在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冒险实施麻醉。张少峰主任将膀胱切开后,看到里面已经基本被血凝块填满,血肿达到400多毫升。经过仔细清除,手术成功。谢天谢地!术后,患者膀胱引流通畅,高烧逐渐退去。
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大家都在享受旅游休闲的惬意。但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却依旧繁忙。
晚上9点,护士喂药时,发现患者无法唤醒。“不好了,患者昏迷了。”护士长王传秀赶紧叫来刘勇主任和刘杰副主任。经过检查,患者深部咳痰反射明显,有自主呛咳,立即通知相关科室紧急会诊。接到电话,各科主任只用5分钟便赶到ICU病房。
突然昏迷,一定有必然的原因!大家在一一考虑所有可能:第一,患者多发骨折,严重创伤,长期卧床,且合并脑外伤,极易出现脑血管意外;第二,继发癫痫;第三,缺血缺氧所致代谢性脑病。但通过脑电图、床边血气分析等深入检查,基本都得到排除。正在大家一筹莫展苦苦思索的时候,神经外科主任戢翰升教授提出了一个看似匪夷所思的观点:是不是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
无论是什么原因,当下之急是要保障患者通气通畅。于是,紧急开放已封闭的气管切开创面,插入气管套管接呼吸机短暂辅助。这样做,可以加强患者氧储备,降低缺血、缺氧脑病发生率,进一步稳定生命体征,防止患者意识障碍加重,控制误吸发生几率。
10月2日早晨,患者奇迹般清醒,并要求拔除呼吸机。戢翰升教授握着他的手说:“昨天是不是睡着了。”患者点头同意。通过书写交流,他说自我感觉太疲惫,终于好好地睡了一觉,还梦见有人动他脖子。患者完全清醒,不仅说明颅内损伤风险系数降低,也表明患者闯过生死关,全面康复指日可待。
治疗后期,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罗少安生命迹象越来越强烈,病情一天天好转。肝功能、脑损伤、消化系统趋于正常。但是肾功能的损伤,短期内无法恢复,可能需要实施肾移植手术。而此时,患者已经具备转院条件。
往哪里转?经过分析,大家认为西安西京医院是首选。因为这是一所军队三优医院,对于治疗外伤和肾脏置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联系,西京医院骨科刘建教授前来会诊。通过会诊分析,看到患者现状,刘建教授连用三个“了不起”。他说:“这么重的病人如果受伤早期送到我们那里,不可能有生还的希望。医院不可能举全院之力为一个患者服务。你们这里真是把病人实实在在的放在第一位。”
10月11日。距离罗少安入院整整30天后,他准备转往西京医院接受后期治疗。当天一大早,开始转院。刘春华书记现场指挥,将所有设备全部搬上救护车,建立一个临时ICU病房。由医务处副主任田富明率队,刘勇主任、王传秀护士长、护士杨文梓随行,把所有病历资料刻成光盘。临行前,刘书记反复交待,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向接诊专家做好交接工作。
此时,罗少安参与施工的十堰至西安高速公路刚刚修好还未开通。出于安全考虑,单位领导安排救护车临时通行。在罗少安亲手修的公路上,救护车向着目的地快速前进......
晃眼间,一年过去了。2010年中秋节,ICU来了三位客人,手里提着月饼和水果。正当护士长王传秀困惑时,一位长者说:“王护士长,我是罗少安。专门来看望大家。”
“我当时真的有点发呆,真不敢想象眼前的人竟是自己亲手护理一个月的老病友。以前,他一直卧床,全身浮肿,现在看身体恢复非常好。”谈起那段住院经历,罗少安感动不已,不住地说:“要不是你们的辛勤付出,也不会有我的今天。”
罗少安痊愈,实非偶然。6月16日,罗少安一家人再次专程来到6163am银河线路,感谢医护专家时说:“近一年多来,我先后在全国多家知名大医院看病,他们了解我的伤情及你们的抢救方案后,不仅称赞你们的医疗技术,而且夸你们是一个团结协作、战无不胜的团队。”
这是市人民医院忠实践行 “仁德为怀、精诚为民”核心文化理念的硕果。这个缩影,折射出这家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博爱情怀,也反映出一个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戮力同心的团队整体。(郭绍朋)
2009年9月,院党委书记刘春华看望抢救中的罗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