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医院动态医院新闻正文

肝病(感染)科《南水北调水源区感染性疾病精准防治研究》科研被鉴定为达国际先进水平

发布日期:2017-01-18    作者:     来源: 6163am银河线路      点击:

1月16日,从十堰市科技局传来好消息,我院肝病(感染)科、发热疾病研究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南水北调水源区感染性疾病精准防治研究》,被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为达国际先进水平,获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水利中枢丹江口水库引水,其调水源头是横跨鄂豫两省的丹江口水库。该工程是促进华北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工程,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最佳方案之一。南水北调水源区是传染病高发区,传染病流行病学复杂,水位升高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疫情进一步发生改变。传染病发病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当前扶贫攻坚的难点,严重阻碍着南水北调水源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对水源区环境保护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用,水源地传染病疫情可能导致水输入地社会恐慌,水源区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显得十分重要。

为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肝病(感染)科、发热疾病研究所牵头成立了“南水北调水源区感染性疾病精准防治研究”攻关协作组,并邀请湖北医药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和寄生虫教研室的李蓓、李健、杨靖、刘龙博士加入协作组。实施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学术推广“三位一体”的防治平台。

一是组建了科研团队。组建了含7名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2名教授、5名副教授、5位博士、10位硕士的强大的科研团队。在大团队的基础上,组建“疟疾、结核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病、布鲁氏菌病、恙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新发和输入传染病”等8大研究小组,对感染性疾病实施精准防治。

二是组建平台。建立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发热疾病研究所、湖北医药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室,对感染性疾病开展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系列研究。

三是争取项目。课题组积极争取各级科研立项,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湖北医药学院创新团队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卫计委科研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十堰市科技局科研项目”等资助,科研经费充足,保证了科研的质量。

四是精细化研究。课题组根据科研设计,开展了“疟疾、结核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病、布鲁氏菌病、恙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新发和输入传染病”等专题研究。研究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9篇,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文3篇,统计源/核心期刊论文49篇。另有6篇SCI收录论文,10篇核心期刊论文正在修稿中。

五是举办学术会,推广感染性疾病防控经验。课题组一手抓防治研究,一手抓学术推广,强化感染性疾病精准防治的基础。已开展了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南水北调”水源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技术推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防治新进展讲习班》为代表的学术推广会7个,邀请近30名国内知名感染病专家授课,提高感染病防治知识和科研水平。2017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南水北调水源区传染病防控培训班”已经获得批准。

六是参加各级学术会,推广学术成果。课题组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发出“南水北调水源区感染性疾病防控”声音,李健博士、杨靖博士等多次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扩大了课题组的影响。

有此坚实的基础,科研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也就顺理成章。

但这不是终点,课题组正按照评审专家意见,前瞻性开展有关研究,争取更好地服务于南水北调水源区感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课题组)。

相关链接

6163am银河线路肝病(感染)科介绍

科室是“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湖北省重点学科(内科学)”、“十堰市重点专科”,是湖北医药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湖北医药学院肝病研究所、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发热疾病研究室,在“好大夫在线”全国患者调查中,科室影响力居湖北省第三。

科室是湖北省地市州综合医院规模最大的肝病(感染)科,可开放床位140张,分3个病区,一个介入治疗中心。拥有主任医师7名(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7人(副教授4名);博士4人,硕士10人;36人次担任全国、省、市学会的主任委员、常委、委员职务;8人次担任国家级期刊编委职务。

科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为代表的科研项目30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奖9项;获省重大成果证书2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9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中华系列论文4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2部。在湖北省感染病学会年会、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年会、湖北省肝病学会年会上交流论文一直居地市州医院第一。在2016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年会上,科室3篇文章入围壁报奖,创造了地市级医院学术交流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