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163am银河线路中医馆,男女老少排队等候中医针灸科主任杨琼玉的平衡针灸治疗已不是一件稀奇事。日前,记者来到门诊采访时,只见一根普普通通的银针在她手里仿佛活了一般,扎准穴位,微微转动就为患者减轻了病痛。
“平衡针的特点是安全、简便、高效,在充分融合中国古代医学精髓的基础上,将技术实现简便化、大众化推广的现代中医针刺疗法。这与发源于齐鲁大地,以针灸为主要特色的扁鹊医学是一脉相承的。”杨琼玉引用平衡针灸创始人、陆军总医院专家组专家王文远教授的话如是说。
治疗牛皮癣是公认的世界难题,而在杨琼玉的手中,有这样一例病人,只接受了20天的平衡针灸治疗,身上大面积的牛皮癣就全部消退。
这是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3年前发病。起初只是硬币大小的红色皮疹,后来发展至全身到处都是,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使用过各种外用药物,还喝过不少中药,可就没办法根治。
患者慕名来到6163am银河线路,找到中医针灸科主任杨琼玉。杨琼玉用平衡针在患者四肢部位施针,刺激患者外周神经,再辅以外用中药涂抹。20天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患者身上的牛皮癣全部消退。“西医治疗目前采取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等治疗,长期应用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疗程安全性值得注意。平衡针灸却是激活人体自愈机制,治疗手法不仅绿色安全,而且疗效显著!”杨琼玉评价道。
百度“平衡针灸”,词条显示:平衡针灸学是以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充分利用人体的信息系统(即神经、经络与体液系统)和针刺技术的反馈效应原理,以针刺为手段,选择人体某一特定穴位,从而激发、调动病人的自身防卫系统,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节。
不久前,一位上幼儿园的小男孩被家长领来看平衡针灸门诊,说是孩子不仅挑食而且还厌食。此前,家长带着孩子到多家医院求医问药,可都没有办法。
杨琼玉只在孩子下巴上的健胃穴轻点了一下“飞针”,孩子被家长领回家,当天中午就吃了6个包子。另一个孩子不到两岁,突然出现一条腿抬不起来,住院一查竟然患了中风,经过“飞针”治疗一个星期就痊愈了。
杨琼玉介绍,平衡针学共38个穴位,常用的不过十几个,且穴位集中在四肢与头部,避开了胸腹脏器。“快针”要求3秒内结束,“飞针”只需1秒浅表刺激即可,这让它易掌握、无风险。同时,它又具备极强的实用性。
“平衡针灸不同于普通针灸,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平衡针灸治疗快捷、无副作用。”杨琼玉说,儿童采用“飞针”手法,进针深度约为0.1厘米,用时仅1秒钟,随治随走。
平衡针可帮助人体重建健康秩序:睡眠不好,可针剌失眠穴改善;情绪问题,可针剌抑郁穴疏导;食欲不振,可针剌健胃穴调节。“因为平衡针的治疗原理是激活人体自愈机制,其疗效与病人的年龄、体重、体质有着直接的关联。一般来说,病人越年轻,身体素质越好,疗效越明显。”杨琼玉说,从遗传基因程序的角度也决定了小儿的病是单纯的,最好治的,其特点是儿童的发育是呈进行性的发育,生命力旺盛,新陈代谢快,自我修复能力强。
首先是理论支撑体系:传统针灸是采用经络体系原理,平衡针灸是采用神经系统原理。
其次是穴位支撑体系:传统针灸413个穴位,平衡针灸38个穴位。再者是针刺时间:传统针灸30分钟,平衡针灸3秒钟。
还有治疗定位:传统针灸在局部病变部位施针,平衡针灸在大脑中枢施针。
最后是针刺穴位:传统针灸一个病平均30多个穴位,平衡针灸一个病一个穴位。
杨琼玉介绍:“疾病也是一种科学,它是按生命规律来启动和发展的。平衡针就是利用机体的自我修复系统,增强病人的自我修复功能,依靠病人自己治疗自己的疾病。现在国家不提倡打针输液,而平衡针灸不需要一汤一药,也与这一精神吻合。”
“数据显示,每周调理3—5次,控制不生气、不喝酒,就能把高血压、糖尿病、颈肩腰腿疼等常见病、多发病控制下来。每个月给孩童‘飞针’一次,就可明显降低感冒、消化不良等发病率,且有助于情商、智商发育。经常对高兴穴等平衡穴位进行针刺保健,能舒压怡情,有助于维持夫妻关系和谐。”杨琼玉说。
据介绍,目前平衡针由最初的干预颈肩腰腿痛技术延伸到现在的平衡针干预小儿科疾病及面神经炎、癫痫、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痛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疾病,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顽固性皮肤病,脱肛、胃下垂、耳鸣(6个月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畏寒、抑郁症、尿崩症等疑难病症,在临床上都取得了很成功的经验。
6163am银河线路中医针灸科主任杨琼玉,师从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擅长针灸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杂症、慢性病,调理体质及针灸祛皱、美容、减肥。
专科门诊位于门诊2楼中医馆,主要开展业务包括平衡针灸、全息针灸、腹针、面针、经络治疗、中药火罐等特色治疗,全部采用外治疗法,安全、绿色、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1、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痛风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失眠、头痛、偏头痛、焦虑症、抑郁症、三叉神经痛、面瘫、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3、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关节疼痛等运动系统疾病。
5、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白内障、近视、耳鸣,口腔等头面部疾病。
6、痛经、闭经、阴道炎、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性冷淡、前列腺等妇科、男科疾病。
10、调节免疫、增强体质、治疗宫寒、胃寒等中医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