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人医樊恭春:抗“非典”老党员,17年后再请缨上抗疫一线
秦楚网讯 文、图/记者杨天娇 报道:2月5日晚8点30分,6163am银河线路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樊恭春从十堰市第二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病房走出来时,已经连续工作了10小时,摘下医用口罩和手套,他的双手已经被汗水泡的发白,额头和两颊则是一道道勒痕,脱下防护服,贴身衣物也早已被汗水浸湿。这位50岁的抗“非典”老党员,如今又重新站上了抗“疫”最前线。
2月2日,从医26年的樊恭春正式入驻十堰市第二定点救治医院,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从去年年底开始,呼吸内科的患者越来越多,因为流感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每天都能接诊100人次左右。”樊恭春告诉记者,在呼吸内科工作,早已习惯了“发烧、咳嗽、咽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肺炎,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会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联。
“1月中下旬,武汉爆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呼吸内科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随着被感染的患者日益增加,呼吸内科的所有医护人员理应冲在最前线。”樊恭春说,从腊月二十九开始,自己就没再回过家,直到正月初三。樊恭春告诉记者,起初自己在呼吸科门诊,每天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正月初二那天调去了发热门诊,同样是在为可能被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
2月2日,作为第二定点医院支援的医生,樊恭春入驻了医院;2月3日,当第一批病人被转入第二定点医院时,樊恭春开始了他的工作。今天已经是樊恭春在第二定点医院工作的第6天,每天十几个病人被转入隔离区,连轴转的工作十几个小时,出来时他早已精疲力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却笑着说:“除了护目镜起雾了看不清,听诊器没法放耳朵上,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别的也没啥。”
血氧饱和度、呼吸、发热……每一样都需要樊恭春重点关注。他告诉记者:“记得上一次这么紧张的时候还是17年前的非典时期。”
2003年初,全国大爆发的病毒疫情非典让全国人民恐慌不已。那时候医护人员纷纷冲上一线,为抗击疫情奋战。2003年3月份,从医9年的樊恭春在十堰市西苑医院内科工作。作为院内职工,樊恭春被派上“战场”,为感染了非典的患者进行治疗。
“当初让我进隔离区时,我哭了。”樊恭春回忆起17年前发生的事。“那时候我刚工作不久,也没有遇到过疫情爆发的情况,只看到报道上死了很多医护人员,我很恐惧。”提起那时的心情,樊恭春没有丝毫掩饰。他知道身为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战是自己的责任。“慢慢的,我没有那么害怕了,每天只有抓紧时间救人这一个念头。”在隔离病区待了两周,樊恭春的工作才算结束。“出来的那一刻,我全身轻松,也为自己的坚持感到高兴。”而这一经历,让他得到了锻炼、收获成长。
一直身处一线的樊恭春在接到医院支援十堰市第二定点医院的通知时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他说:“我在内科干了快30年,我不上谁上。”从正月初三开始,樊恭春便在家学习防护知识、治疗方法,全力以赴为入驻第二定点医院做准备。
“这一次,我更多的是淡定、坦然的心态和必胜的决心。”樊恭春说,有了17年前的经历,他没有恐惧,尽管知道这次疫情的多数重症患者是中老年,尽管也知道没有任何特效药,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主动报了名。“我知道,只要做好了防护措施就不会有问题。”
在得到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的理解和鼓励后,樊恭春穿上了防护服,走进了隔离病区,开始了忙碌的救治工作。
随着第二定点医院逐渐走上正轨,不少确诊病人被送到该院进行治疗。在隔离病区工作期间,樊恭春在忙碌之余,对患者的心态格外关注。
让樊恭春印象最深的是一对父子。“第一天医院接到了一名男性患者,第二天该患者的父亲也被送来,医院为了更好的治疗,特地将父子俩安置在同一间病房。”樊恭春说:“患有基础病的父亲比儿子情况严重,但父子俩却一直互相鼓励,儿子还会不时提醒父亲喝药,俩人一直积极配合治疗,心态也越来越好。”樊恭春说:“只有他们重拾信心,才能更好的恢复。”
尽管是每天长达10多个小时的连轴转工作,樊恭春却说:“看着这么多的病人,这么多的生命都需要医护人员的救治,身后还有很多人在关心支持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他表示,自己愿意在这里奋战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真正发挥一名医生的职责,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